她这才坐直身子,自己把衣服整理好:
“我的哥哥哎,这一大晌都在如你所愿,尽看着你想方设法地骗我顺从了,到了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啊!”
“——还用得着动这样的脑筋,想法占便宜啊!就象你说的,都已经这样几次了,还有什么可心疼的啊,是你的总是你的,急什么一时啊,走,回家再慢慢地暖暖吧!”
我听出了她的揶揄,笑着站起了身,拍拍身上的土,只见她也凑上来,轻轻的拣去了我衣领上的一片草叶,嘴里还在说着:
“这里真的是太美了,想起来今天的这些事情,真的还有些恍惚,就跟做梦似的,美极了!”
我也点了点头,一边拉着她的手一起上了车:“是啊。看起来,在恋爱的人眼睛里,真的是处处都可能有美景啊,今天这样的情况,简直就赶得上跟着老谋子拍了一次电影似的!”
她坐在车上,对我说:“真是的啊,今天下午我们心情这么好,跟那个电影还有很大的关系,至少,感觉也如同重新地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
“——要不是你那束花让我那么感动从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怎么可能能这么轻易的让你小子占得先手呢!”
说着说着,她自己也绷不住笑了!
我打着了火,回过头来对她一抱拳说:“那随风就此谢过小妹了!以后如有吩咐,但凭小妹差遣便是!”
映雪连连摇手:“大侠还是就此留步吧,我知道大侠,是随意风流的风,你还是把今天之事一并忘了吧!”
说笑已毕,车子已上了小路,暮色将合,我也打开了车灯,回过头来问:“你饿不饿啊?我们去哪儿吃点东西啊!”
映雪一听就笑了:
“行了,看起来今天是出真力了,一动劲就知道饿了,咱就去天下第一面吧,我记得它们那儿的汤不错,好象是羊肉炖过的清汤,让他们再给你加两个鸡蛋,好好补一补!”
我点了点头,对她说:
“瞧你说的是什么话,就跟过了一个收麦季似的,这种活可不一样,做完了浑身舒坦,不用说什么补的,没有那么娇贵的!”
我说着。回过头来对她一笑:“这种活是主动地想做的,如果不做的话,反而会浑身不舒服的!”
她笑着捶了我一下:“真是一个大坏蛋!一提起这种事来,瞧你就精神头儿就起来了,说了个没完,赶紧给我专心开车,小心路边有狐狸精把你的魂儿给勾走了!”
我说:“放心吧,车上一个狐狸精还不够我折腾的啊,就是真的碰上那么一半个小的,一见到你这个大的,还不会主动地就躲开了啊!”
我们这样说笑着,不知不觉就过了桥,进城的时候,路灯才开始一盏接着一盏地亮了起来!
这是一条县城的最主要的车道,整个从东到本地贯穿了全城,号称十里长街。
本来,我们这里有句俗语说,“本城几大怪,小伙没有姑娘坏,柏油马路黄土盖,坐车没有走路快。“
后两怪都是指的街道路况不好,既脏且乱!
最主要的是,主街全是东扭西转的,没有一个是笔直的,一眼能够看到头的!
而唯一例外的就是这一条!
解放以前,我们这个小城对外运输主要是河运,最繁华的地方河边的一个大大的码头,现在依然还在。
临着河岸是一长排整整齐齐的用石条砌成的台阶,从河滩一直连到上面的街道。
然后接着往东走,则是一条五六里长的东西主街。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全城的主要行业都还集中有这里,什么国营照相馆,国营理发店,青年商店,国营饭店,等等的,全集中在这一道街,舍此则无他!
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这道街面已经算是相当地狭窄了,两辆小汽车并行,就已经显得很挤了,连一个自行车也容不下了。
而最有味道的街道也恰恰就是在这里,窄窄的街道两边,尤其是临近河边的那一带,几十年以来,一直都保存着那种纯木质的房屋,很有一些古意,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
迎街的铺面,面积只有十来人平米,街面上那种晚上就上的一片片门板,上下都是象如今铝合金窗上的那种凹槽,到了晚上,是可以用这些门板一片一片的对上的。
——印象中好象当年八路军最早期的三大纪律里面就有晚上帮老乡上门板的一条,想来恐怕就是这种了。
屋子四周的墙也全是这种木板做成的,里面可以摆放各种的小商品,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门店了,当年,这些是县城主要的商业店铺!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同样木质的顶棚上面留有一个大约半米见方的小孔,旁边还放着一个木梯。
人爬上去以后,还可以看到是一个低矮的阁楼。
说是两层,其实上面只不过是一个屋脊罢了,就是这第二层,其实也只能够算是一张卧榻,一旦站起身来就会碰得到头的!
不过在临街的那一面也开有一扇窗子,从外面看起来,窗子是直接安在一层的房檐上面的,很有一些古意!
我小的时候,是最喜欢这种木屋的!
记得那个时候,我有一个姨婆就在这种房子里住,每次去走亲戚时,我都兴奋地在这种房子里上下地走来看去,爱不释手,还曾经差一点要为了这些而跟人家一家住的!
每次从那个小孔里面上到阁楼上,我就想起了三国演义上面,刘琦向诸葛亮求计时所用的那个有趣的方法,引上楼来,搬走木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话出你口,入我耳,再无第三人知——”
解放以后,开始以公路运输为主了,这条老街马上就承担不了这个任务了。
于是,大在向南大约一公理的河边建起了一座新的拱桥,是那种如赵州桥那样的石拱桥。
只不过不是独拱,而是三个主拱,每个主拱两肩各有两个小小的副拱,石头外面覆盖着一层水泥,结构固然十分地科学,外观看起来也非常地漂亮。
无论是桥上尤其是在桥下看起来,更是十分地雄伟壮观,什么“长虹卧波”,“不霁何虹”,之类的词儿,用在这里丝毫也不觉得过分!
这里也是很多年以来,我们当地人照相所最常取用的外景。
说起来也很奇怪,听我老爸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是闹得哄不着了,他就把我抱到这里来玩,只要一见到它,我立即就不哭了,上上下下地瞅个不停。
这么看起来,这样一座桥,当年还真是帮过了不会哄我的老爸不少的忙啊!
一直到长大以后,我上了中学,还是最喜欢在这里玩,还和朋友们认真的地查过了大桥的第一个细节。
结果很意外地发现,这座大桥的设计图纸竟然来自于中国桥梁设计院,建成于一九五六年,是当时中国跨度最大的拱桥,曾创造了当时中国桥梁史上的好几个第一呢!